秪今何许问迷楼,更有垂杨记御沟。下一句是什么?

小星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迷楼歌

唐·韦庄

秪今何许问迷楼,更有垂杨记御沟。

天子无愁春日暮,只将春色付沙鸥。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并称“温韦”,为“花间派”重要词人,其词风清丽,多写闺情离思,感情细腻,语言流丽,对后世词的发展有较大影响,他也是一位重要的史学家,著有《秦妇吟》等作品,反映了晚唐社会的动荡与人民的苦难。

译文

如今哪里还能找到那座迷楼呢?只有那河边的垂杨柳还记得当年的御沟,天子在春日黄昏时分无忧无虑,只把满园的春色留给了沙洲上的鸥鸟。

释义

“秪今何许问迷楼”意指现在何处还能寻觅到那座令人迷醉的楼阁(迷楼通常指古代帝王为享乐而建的豪华宫殿);“更有垂杨记御沟”则通过垂杨柳这一意象,暗示昔日宫廷的繁华与御沟边的故事;“天子无愁春日暮,只将春色付沙鸥”则表达了天子在春日黄昏时的无忧无虑,以及他对自然春色的放任与享受。

赏析

这首诗以迷楼为引子,通过对昔日繁华与今日荒凉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与对现实的思考,首句“秪今何许问迷楼”直接点题,引出对迷楼的追寻与怀念;次句“更有垂杨记御沟”则通过垂杨柳这一自然景物,巧妙地连接了历史与现实,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后两句“天子无愁春日暮,只将春色付沙鸥”则通过描绘天子在春日黄昏时的无忧无虑,以及他对自然春色的放任与享受,进一步突出了历史的沧桑与人生的无常,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也有对现实的淡然接受。

创作背景

韦庄生活在晚唐至五代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权更迭频繁的时代,诗人通过这首诗,既表达了对昔日繁华的怀念与向往,也反映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与无奈,迷楼作为古代帝王享乐的象征,其兴衰变迁正好反映了历史的沧桑与人生的无常,而诗人将天子在春日黄昏时的无忧无虑与对自然春色的放任享受作为诗歌的结尾,则进一步突出了历史的无情与人生的短暂,在这样的背景下,韦庄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与对人生的淡然接受。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