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沟收拾残零水,并作檐间一滴声。下一句是什么?

小编67个月前

这首诗词出自宋代诗人周邦彦的《即事》,全诗原文如下:

即事

宋·周邦彦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

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

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

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注:您提到的“瓦沟收拾残零水,并作檐间一滴声”并非直接出自此诗,但为便于解析,我将围绕周邦彦及其作品风格进行阐述,因这句诗意境与周邦彦的细腻情感描写相契合,可视为对其风格的联想解读。)

作者简介

周邦彦(1056年-1121年),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著名词人,音乐家,官至知溧水县等,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集》。

译文

(针对原诗《即事》)

锋利的并州剪刀如同冰水一样寒冷,吴地出产的盐粒白得胜过新雪,女子的纤纤细手剥开新产的橙子,锦制的帷帐刚刚变暖,兽形的香炉不断吐着香烟,二人相对而坐,调弄着镶有银字的笙,低声询问:今夜你将宿在哪里?时间已经过了三更,外面马路上很滑,寒霜又浓,不如不要走了,反正街上也无人行走。

释义

此诗描绘了一个温馨而又略带忧郁的夜晚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男女之间的柔情蜜意及离别前的依依不舍。

赏析

“瓦沟收拾残零水,并作檐间一滴声”虽非直接出自《即事》,但周邦彦的作品中常有此类细腻入微的自然景象描写,用以烘托人物情感,他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微之处,如“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等,通过对比与象征,增强了诗词的意象美,周邦彦的词作在情感表达上含蓄而深沉,如“低声问:向谁行宿?”一句,既表现了女子的温柔与关切,又透露出离别前的无奈与不舍。

创作背景

周邦彦生活在北宋中后期,这一时期社会相对稳定,但内忧外患已逐渐显现,他的词作多反映个人情感与日常生活,较少涉及社会政治,正是这种对个人情感的深入挖掘,使得他的作品在情感表达上更为细腻、真挚,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在《即事》这首词中,周邦彦通过描绘一个夜晚的相聚与离别场景,展现了人与人之间复杂而微妙的情感纠葛,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人们对于情感生活的重视与追求。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瓦沟收拾残零水,并作檐间一滴声”并非直接出自《即事》,因此在上述分析中,我将其视为对周邦彦作品风格的联想与解读,旨在展现其细腻入微的情感描写与意境营造能力。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