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窠木已交加,种榄栽桤更北涯。的解释

小编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种树

宋·苏辙

南湖窠木已交加,种榄栽桤更北涯。

行看绿阴成子满,会当黄实映枝斜。

空庭日永鸟声寂,深院风微树影遮。

他日归来无一事,此身长与伴烟霞。

作者及朝代

作者:苏辙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宰相苏洵次子,文学家苏轼之弟,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历官大名府推官、河南推官、秘书省校书郎、右正言、起居郎、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晚年因遭贬谪,闲居许昌,自号颍滨遗老,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并称“三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以策论见长,语言质朴无华,议论明晰流畅,风格稳健从容,著有《栾城集》等。

译文

南湖边的树木已经枝叶交错,我又在北岸种下了橄榄和桤木,不久就能看到绿树成荫,果实累累,到时候金黄的果实会挂满枝头,斜映在阳光下,空旷的庭院中日影悠长,鸟鸣声渐渐沉寂,深邃的院落里微风轻拂,树影婆娑,将来有一天我归来无事可做时,就愿意与这些树木、烟霞为伴,度过余生。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南湖及其北岸种树的情景,以及他对未来树木成荫、果实累累的期待,也表达了他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希望将来能回归自然,与树木、烟霞为伴。

赏析

这首诗以种树为题材,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南湖及其北岸的自然风光,以及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首联“南湖窠木已交加,种榄栽桤更北涯”直接点题,写出了种树的地点和树种,同时展现了树木的茂盛景象,颔联“行看绿阴成子满,会当黄实映枝斜”则是对未来景象的描绘,充满了期待和憧憬,颈联“空庭日永鸟声寂,深院风微树影遮”则通过描绘庭院中的静谧景象,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尾联“他日归来无一事,此身长与伴烟霞”则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愿望,希望将来能回归自然,与树木、烟霞为伴,度过余生。

整首诗语言质朴无华,意境深远,既展现了自然美景的宁静与美好,又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诗人成功地将种树的情景与自己对未来的期待和愿望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幅和谐美好的画面。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苏辙晚年时期,当时他因遭贬谪而闲居许昌,在闲居期间,他有机会亲近自然,感受自然之美,同时也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和感悟,种树这一行为不仅是他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向往的体现,也是他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和憧憬,通过这首诗,他表达了自己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