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次韵孔毅父集古人句见赠五首·其一
宋·苏轼
天下几人学杜甫,谁得其皮与其骨。
若为泥涂断还往,端令老病底心情。
扁舟一棹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
知君为我留佳句,归路迢迢从此分。
作者及朝代
作者: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在政治上虽几经贬谪,但他在文学和艺术上的成就极为辉煌,是宋代文坛的杰出代表。
译文
世间有多少人学习杜甫的诗,但又有谁能真正领悟到杜甫诗歌的精髓呢?如果因为路途泥泞而中断往来,这真会让我这个老病之人感到无比失落和惆怅,我的小舟将驶向何方?我的家在那江南黄叶飘落的村庄,知道你为我留下了这些美好的诗句,从此我们分别,归途遥远。
释义
这首诗中,苏轼表达了对杜甫诗歌的深刻理解和敬仰,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因年老多病、朋友离别而生的感慨,首句“天下几人学杜甫”点出杜甫诗歌的影响之大,但“谁得其皮与其骨”则暗示真正能领悟杜甫诗歌精髓的人并不多,接下来的“若为泥涂断还往,端令老病底心情”则直接表达了因朋友离别而生的失落和惆怅,后两句则通过描绘自己的归途和朋友的赠诗,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氛围。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次韵孔毅父集古人句而作,若为泥涂断还往,端令老病底心情”一句尤为感人,苏轼以杜甫为榜样,对杜甫的诗歌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敬仰,在这首诗中,他通过对比学习杜甫诗歌的人数和真正领悟杜甫诗歌精髓的人数,表达了对杜甫诗歌的珍视和敬仰,他也通过描绘自己的老病之状和离别之情,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无奈,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苏轼在贬谪期间所作,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生活困顿,心情抑郁,在这样的背景下,他收到了孔毅父集古人句赠送的诗作,心中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次韵诗,在这首诗中,苏轼不仅表达了对杜甫诗歌的敬仰和对友情的珍视,还通过描绘自己的老病之状和离别之情,抒发了对人生无常和命运多舛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