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题老僧画卷
唐·皎然
不知老僧有妙手,卷舒江山在怀袖。
墨落惊风雨四时,笔成谈笑驱鬼魅。
云开日出万象新,水落石出千峰秀。
欲问禅机何处寻,此中妙境已心透。
作者及朝代
作者:皎然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皎然,唐代著名诗僧,俗姓谢,字清昼,吴兴(今浙江湖州)人,他是南朝文学家谢灵运的十世孙,早年曾从事儒学,后出家为僧,与颜真卿、韦应物、灵澈等人交往密切,诗名颇盛,皎然的诗歌多写山水田园和佛家禅理,风格清丽闲淡,为唐代诗僧中的佼佼者。
译文
不知道这位老僧竟有如此高超的画技,他轻轻卷起或展开画卷,仿佛将万里江山都收纳在衣袖之中,他落墨时如同惊起风雨,四季变换尽在笔下;挥毫间谈笑风生,仿佛能驱除世间一切邪恶,画卷展开,云开日出,万物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新气象;水流退去,山石显露,千峰更加挺拔秀丽,若要问禅机何在,其实这画卷中的妙境已经让人心领神会。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老僧的画技,展现了其艺术造诣之深,首句“不知老僧有妙手”设置悬念,引出下文对老僧画技的赞美。“卷舒江山在怀袖”形象地描绘了老僧画作的神奇,仿佛能将广阔的山河纳入怀中,后几句则通过具体的画面描写,如“墨落惊风雨四时”、“笔成谈笑驱鬼魅”等,进一步突出了老僧画技的高超和画作所蕴含的生机与力量,诗人以“欲问禅机何处寻,此中妙境已心透”作结,点明了画作中所蕴含的禅机妙境,让人在欣赏画作的同时,也能领悟到其中的禅理。
赏析
这首诗以画为题,却不仅仅停留在对画作本身的描绘上,而是通过对老僧画技的赞美,引出了对禅机妙境的领悟,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语言,将老僧的画作描绘得栩栩如生,仿佛能让人亲眼见到那云开日出、水落石出的壮丽景象,诗人也巧妙地将禅理融入其中,使人在欣赏画作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一种超脱世俗的精神境界,这种将艺术与禅理相结合的手法,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也深化了其思想内涵。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皎然与老僧的交往有关,皎然作为一位诗僧,对佛教文化和艺术有着深厚的造诣,在与老僧的交往中,他或许被老僧的画技所折服,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来赞美老僧的画作和其所蕴含的禅机妙境,这首诗也反映了皎然对佛教文化和艺术的热爱与追求,以及他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