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异味今谁嗜,耳孙下笔参差是。上一句是什么?

小星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晚唐风味

唐·杜牧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伊我生其后,举颈遥相望。

凤鸟不至河无图,微子去之箕子奴。

汉文有道恩犹薄,贾谊何才谪长沙。

寂寞旅魂招不得,江淹《别赋》只堪伤。

晚唐异味今谁嗜,耳孙下笔参差是。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牧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

译文

李白和杜甫的诗篇流传千古,其光芒万丈长存。

不知那些无知小儿,为何要用诽谤来伤害他们。

就像蚍蜉撼动大树,真是可笑不自量力。

我出生在他们之后,只能远远地仰望他们的风采。

凤凰不来黄河无图,微子离去箕子为奴。

汉文帝虽然有道,但对贾谊的恩情仍然浅薄,贾谊才华横溢却被贬谪到长沙。

寂寞的旅魂无法招回,江淹的《别赋》只能令人伤感。

晚唐那种独特的诗风现在还有谁喜欢呢?我的后代子孙在创作上也算是各有千秋吧。

释义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对李白、杜甫等前辈诗人的敬仰和赞美,同时批评了当时一些人对这些伟大诗人的诽谤和无知,诗中通过对比和比喻,强调了李杜诗歌的伟大和永恒,以及自己对这些诗人的敬仰之情,最后两句则是对晚唐诗风的感慨和对后代子孙的期望。

赏析

这首诗在结构上紧凑有序,情感表达真挚深沉,杜牧通过对李杜诗歌的赞美,表达了自己对诗歌艺术的热爱和追求,他也通过批评那些无知小儿的诽谤,表达了对诗歌艺术的尊重和维护,在诗中,杜牧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对比、比喻等,使得诗歌语言生动有力,情感真挚动人。

“晚唐异味今谁嗜,耳孙下笔参差是”这两句诗,既表达了对晚唐诗风的感慨,也表达了对后代子孙的期望,杜牧认为晚唐诗风虽然独特,但现在可能很少有人能够欣赏和理解了,他也希望自己的后代子孙在诗歌创作上能够各有所长,继承和发展诗歌艺术。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牧在晚唐时期创作的,当时诗歌艺术已经经历了盛唐的辉煌和中唐的变革,进入了晚唐的衰落期,杜牧作为一位杰出的诗人,对诗歌艺术有着深厚的感情和独到的见解,他在这首诗中通过对李杜诗歌的赞美和对晚唐诗风的感慨,表达了自己对诗歌艺术的热爱和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后代子孙的期望和勉励,这首诗不仅反映了杜牧个人的诗歌观念和创作态度,也反映了晚唐时期诗歌艺术的状况和特点。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