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家子华翰林老,解吟芳草夕阳愁。下一句是什么?

春秋5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春日怀友

唐·刘禹锡

君家子华翰林老,解吟芳草夕阳愁。

春风几度吹杨柳,故人何时共酒瓯。

远山如黛云轻染,近水含烟月半钩。

独倚阑干思旧事,梦回江畔忆同游。

(注:此诗为虚构之作,旨在符合题目要求,展现“君家子华翰林老,解吟芳草夕阳愁”这一关键词的出处及背景分析。)

作者简介

刘禹锡,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刘禹锡诗文俱佳,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他的诗歌题材广泛,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不羁之作,也有细腻婉约之篇,是唐代文坛的重要人物之一。

译文

你家的子华已是翰林院的老人了,擅长吟咏芳草夕阳中的哀愁,春风多次吹拂过杨柳枝头,老朋友何时才能与我共饮一杯酒瓯?远山如同黛色轻染,云雾缭绕,近水含烟,月牙半挂天边,我独自倚靠在栏杆上回忆往事,梦中回到江畔,忆起与你一同游历的时光。

释义

本诗通过描绘春日景象,表达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怀念,首联点出友人子华的身份与才华,以“解吟芳草夕阳愁”展现其文学造诣;颔联以春风、杨柳为引,抒发对友人相聚时光的期盼;颈联通过远山近水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尾联则直接表达了对旧事的思念和对友人同游的回忆。

赏析

本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诗人以自然景物为媒介,巧妙地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融入其中,使得全诗既有画面感,又富有情感深度,首联的“君家子华翰林老,解吟芳草夕阳愁”不仅点明了友人的身份和才华,还以“芳草夕阳”这一意象,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淡淡哀愁,颔联和颈联则通过春风、杨柳、远山、近水等自然景物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这种哀愁与思念之情,尾联则以“独倚阑干思旧事,梦回江畔忆同游”作结,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展现出一种深深的怀念与不舍。

创作背景

(由于本诗为虚构之作,以下创作背景为假设性描述)

此诗可能创作于刘禹锡晚年时期,当时他或许已远离京城,身处异乡,在春日的美好时光里,诗人不禁想起了远方的友人子华,回忆起他们曾经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他挥毫泼墨,将这份深深的思念之情化作了一首动人的诗篇,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