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看荷山沉半脊,急归道院了残书。的解释

生辉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居

宋·释绍嵩

林树深藏鸟影啼,

水声终日到柴扉。

坐看荷山沉半脊,

急归道院了残书。

作者简介

释绍嵩,宋代僧人、诗人,生卒年不详,他活动于南宋时期,以诗文名世,尤其擅长描绘山林隐逸生活,其作品多反映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释绍嵩的诗风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深受后世文人墨客的喜爱。

译文

树林深处传来鸟儿啼叫的声音,潺潺的水声终日响彻着简陋的柴扉。

我静坐观看远处的荷山渐渐沉入夜色之中,只露出半山腰,于是急忙回到道院去完成未读完的书卷。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山居生活的宁静与闲适,首句“林树深藏鸟影啼”通过鸟鸣和林树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生机勃勃的氛围;次句“水声终日到柴扉”则以水声为线索,进一步强化了山居环境的清幽与宁静,后两句“坐看荷山沉半脊,急归道院了残书”则通过诗人的行为——静坐观山、急归读书,展现了其超脱尘世、追求精神生活的内心世界。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一幅清新脱俗的山居图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物与自身情感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坐看荷山沉半脊”一句尤为传神,既描绘了自然景色的变化,又隐含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宁静生活的珍惜,而“急归道院了残书”则展现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求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使整首诗在清新自然中透露出一种深邃的哲理意味。

创作背景

释绍嵩作为一位僧人诗人,其创作多受佛教思想影响,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超脱,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在山居生活中,面对自然美景和内心感悟所写,通过描绘山居生活的宁静与闲适,诗人表达了对尘世纷扰的厌倦和对精神自由的向往,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知识的热爱和对自我提升的渴望,体现了其作为一位僧人诗人的独特情怀和追求。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