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秋望
明·李攀龙
白雁乱飞秋似雪,清露生凉夜初湿。
碧落堂中夕眺余,一声哀角裂晴虚。
惊风吹叶满长堤,孤村寂寂夕阳低。
黄榆古驿愁人度,白苧新霜戍客啼。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攀龙(1514年-1570年),字于鳞,号沧溟,山东历城(今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诗人,后七子之一,他的诗文主张复古,强调“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在明代文坛上有较大影响。
作者简介
李攀龙自幼聪颖好学,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进士及第,历任刑部主事、员外郎、郎中,后出为顺德知府、陕西提学副使等职,他才华横溢,诗文兼擅,尤其擅长七言律诗和绝句,作品风格雄浑壮丽,情感深沉,李攀龙还是一位藏书家,家中藏书丰富,对后世文化传承有重要贡献。
译文
白雁在秋天的天空中乱飞,如同雪花般飘落,清凉的露水在夜晚初降,使空气变得湿润,我站在碧落堂中,傍晚时分眺望远方,突然,一声悲凉的号角划破了晴朗的天空,猛烈的风吹过,树叶纷纷飘落,覆盖了长长的河堤,夕阳低垂,照耀着孤寂的村庄,黄色的榆树和古老的驿站让人心生愁绪,穿着白苧衣的新霜下的戍卒在哭泣。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傍晚的萧瑟景象,通过白雁乱飞、清露生凉、哀角裂空、惊风吹叶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愁苦和哀怨。
赏析
这首诗以秋日傍晚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愁苦和哀怨,首联“白雁乱飞秋似雪,清露生凉夜初湿”以白雁和清露为意象,点明了季节和时间,同时营造出一种清冷、萧瑟的氛围,颔联“碧落堂中夕眺余,一声哀角裂晴虚”则通过诗人的眺望和哀角的响起,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氛围,使诗歌的情感更加深沉,颈联和尾联则继续通过惊风吹叶、孤村寂寂、黄榆古驿、白苧新霜等意象,将诗歌的情感推向高潮,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愁苦和哀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攀龙仕途不顺或身处异乡之时,面对秋日的萧瑟景象,诗人不禁触景生情,将自己的愁苦和哀怨融入诗中,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抒发,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对社会的深刻思考和感悟,这首诗也反映了明代文人面对社会现实时的无奈和苦闷,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