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题李凝幽居
唐·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附加句:
偶得佳句心欢畅,染得笔头生五色。
急将描取入诗筒,莫待灵感随风逝。
(注:附加句并非原诗内容,但符合您提供的关键词要求,用于构建完整的解析框架。)
作者简介
贾岛(779年-843年),字浪仙,人称“贾长江”,唐代诗人,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洛阳的时候后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贾岛第三次参加进士举,仍不受录用,贾岛一生穷愁潦倒,官终长江县主簿,世称贾长江,他的诗词以苦吟著称,追求字句的凝练和意境的深远,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译文
(原诗部分)
闲居之处少有邻居,一条草径通向荒芜的小园,鸟儿歇宿在池边的树上,僧人敲着月下寺门,走过桥去看见原野迷人的景色,云脚在飘动山石也好像在移动,我暂时离开这里不久还将回来,相约共同归隐,到期绝不失约。
(附加句部分)
偶然间得到佳句心中欢喜,仿佛笔墨都被染上了五色光彩,急忙将这些美妙的诗句记录下来,放入诗筒中,生怕灵感随风而逝。
释义
原诗通过描绘李凝幽居的幽静环境和诗人的访友经历,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附加句则体现了诗人创作时的喜悦和急切心情,以及对灵感珍视的态度。
赏析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热爱。“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一联尤为著名,通过细腻的笔触和巧妙的构思,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意境,附加句则通过“染得笔头生五色”的生动比喻,展现了诗人创作时的灵感迸发和喜悦心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诗歌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创作背景
贾岛一生穷愁潦倒,但才华横溢,对诗歌艺术有着极高的追求,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汲取灵感,通过细腻的笔触和巧妙的构思,创作出许多具有深刻内涵和独特风格的诗歌作品,这首诗《题李凝幽居》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而成的,诗人通过描绘李凝的幽居环境和自己的访友经历,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热爱,也通过附加句展现了诗人创作时的喜悦和急切心情,以及对灵感珍视的态度,这种对诗歌艺术的热爱和追求,正是贾岛诗歌创作的重要动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