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听蛩声元自乐,人愁却道是他愁。的解释

小编67个月前

诗词原文

秋夜有感

宋·陆游

细听蛩声元自乐,人愁却道是他愁。

孤灯寂寂夜萧萧,冷月娟娟照小楼。

独坐空庭心似醉,闲吟旧句意难收。

何时归去青山外,月满松风径自幽。

作者及朝代

作者: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仔细聆听那秋虫的鸣叫声,它们原本是在欢快地歌唱,而忧愁的人却认为那是它们在倾诉哀愁,孤独的灯火在寂静的夜晚里摇曳,清冷的月光温柔地照耀着小楼,独自坐在空旷的庭院中,心情仿佛已经沉醉,随意吟诵着过去的诗句,那份情感却难以收敛,不知何时才能回到那青山之外,享受那月光下松风自在的幽静。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夜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绪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首句“细听蛩声元自乐”与次句“人愁却道是他愁”形成鲜明对比,揭示了人与自然的情感差异,后文则进一步渲染了秋夜的孤寂与诗人的内心世界,表达了诗人对超脱尘世烦恼、追求心灵宁静的渴望。

赏析

这首诗以秋夜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首联以秋虫之声为引子,巧妙地引出人与自然的情感差异,既表现了自然的和谐与美好,又揭示了人的主观情感对客观事物的投射,颔联与颈联则进一步渲染了秋夜的孤寂与诗人的内心世界,通过“孤灯”、“冷月”、“独坐”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孤寂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绪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尾联则以“何时归去青山外”为结,表达了诗人对超脱尘世烦恼、追求心灵宁静的强烈愿望,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陆游一生经历了许多坎坷与波折,他的诗歌往往充满了对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这首诗可能是在他仕途不顺、心情抑郁时所作,面对秋夜的孤寂与冷清,诗人不禁触景生情,将自己的愁绪与秋虫之声、孤灯冷月等自然景象相结合,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这首诗也反映了陆游作为一位爱国诗人,在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下,对内心宁静与自由的渴望。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