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杨子江
唐·李峤
天将三江五湖水,并作一江字杨子。
来从万里海中间,去作长江天畔流。
作者简介
李峤(约645年-约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文学家、诗人、宰相,李峤自幼聪颖好学,年轻时即已成名,二十岁进士及第,曾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等职,累官至中书令,封郑国公,他擅长五言律诗和绝句,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风格清新自然,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译文
大自然将三江五湖的水汇聚在一起,共同形成了名为扬子江的大江,这条江水从万里之外的大海深处发源,一路奔腾,最终流向长江之畔,汇入浩渺的江水之中。
释义
“天将三江五湖水,并作一江字杨子”意指自然界的神奇力量将众多江河湖泊的水汇聚成一条大江——扬子江。“来从万里海中间,去作长江天畔流”则描绘了扬子江的源头深远,来自万里之外的大海,而它流向的终点则是长江之畔,与长江融为一体,成为天边的壮丽水流。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扬子江的壮丽景象,首句“天将三江五湖水,并作一江字杨子”以宏大的视角,展现了自然界的鬼斧神工,将三江五湖之水汇聚成一条大江,突出了扬子江的源远流长和气势磅礴,次句“来从万里海中间,去作长江天畔流”则通过描绘扬子江的源头和流向,进一步强调了其广阔无垠和奔腾不息的特点,整首诗意境开阔,气势恢宏,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李峤的游历经历有关,作为一位文学家和官员,李峤在仕途之余,也常游历名山大川,感受自然之美,在游历过程中,他可能对扬子江的壮丽景象产生了深刻印象,于是创作了这首诗来赞美其气势和美丽,这首诗也可能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国家山河的热爱之情。
这首诗不仅描绘了扬子江的壮丽景象,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