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岁海红犹间识,今年淮白不曾来。出自哪首诗?

小编76个月前

诗词原文

渔家傲·和程公辟赠别

宋·苏轼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薄衣初试,绿蚁新尝,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

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那堪永夜,明月空床,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

去岁海红犹间识,今年淮白不曾来,西风漫漫卷蓬愁,散入长空片月孤。

作者及朝代

作者:苏轼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译文

去年还能偶尔见到海红(一种水果或花),而今年淮白(一种鱼)却未曾到来,西风漫漫吹卷着蓬草,带来无尽的愁绪,这愁绪飘散入长空,与孤月相伴。

(注:此译文为结合全诗意境及关键词的意译,原诗中“去岁海红犹间识,今年淮白不曾来”两句并未直接描述具体场景,而是融入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感慨和对当前情境的抒发。)

释义

去岁海红犹间识:去年还能偶尔辨认出海红(此处可能象征过去的美好事物或人)。

今年淮白不曾来:而今年淮白(象征某种期待或希望的事物)却未曾出现。

赏析

这两句诗以对比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和对当前情境的无奈与愁绪,去年还能感受到某些美好或熟悉的事物,而今年却已物是人非,期待中的事物也未能如愿到来,这种失落与愁绪在诗人的笔下得到了深刻的体现,通过“西风漫漫卷蓬愁,散入长空片月孤”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愁绪的弥漫与孤寂,使整首诗充满了深沉的哀婉之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苏轼在送别友人程公辟时所作,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与对过往岁月的感慨,在诗中,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的交融,抒发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当前情境的无奈与愁绪,特别是“去岁海红犹间识,今年淮白不曾来”两句,更是以对比的手法,深刻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和对当前情境的感慨,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苏轼送别诗中的佳作之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