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其五
宋·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别本附载
晦翁若问诚斋叟,上下千峰不要扶。
前到山头脚不停,后头更有几多重。
作者及朝代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作者简介
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余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他的作品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为七言绝句中尤善者,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
译文
(主要部分)
不要说从岭上下来就没有困难,这句话骗得前来爬山的人白白地欢喜一场。
当你进入到崇山峻岭的圈子里以后,你刚攀过一座山,另一座山立刻将你阻拦。
(附加部分)
晦翁如果问起诚斋老人,上下千峰万岭不需要扶持。
走到山头脚步也不停歇,因为后面还有重重叠叠的山峰。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写山行的艰难,隐喻人生的道路也是充满挑战和困难的,告诫人们不要为眼前的顺利所迷惑,要时刻准备迎接新的挑战,附加的部分则以一种轻松幽默的口吻,表达了诗人面对困难时的自信和乐观态度。
赏析
这首诗以山行为喻,生动地描绘了人生的艰辛与曲折,前两句通过对比,突出了下岭的艰难,打破了人们的幻想,使全诗在起势上陡然壁立,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后两句则进一步强调了山行的艰难,用“一山放过一山拦”的形象比喻,生动地描绘了山峦重叠、连绵不断的景象,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道路也是充满挑战和困难的。
附加的部分则以一种轻松幽默的口吻,表达了诗人面对困难时的自信和乐观态度,诗人以“晦翁”和“诚斋叟”的对话形式,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对山行的看法和态度,既显得亲切自然,又富有哲理意味。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杨万里在游历山水时所作,当时,他或许正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气馁或沮丧,反而以一种乐观和自信的态度去面对,在游历山水的过程中,他深刻地感受到了人生的艰辛与曲折,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来抒发自己的感慨和感悟,他也希望通过这首诗来告诫人们要时刻保持警惕和准备,不要为眼前的顺利所迷惑,要勇敢地迎接未来的挑战和困难。
需要注意的是,“晦翁若问诚斋叟,上下千峰不要扶”这句并非原诗中的正式内容,而是可能作为附载或题跋的形式出现,用于表达诗人的一种态度和心境,在赏析和解读这首诗时,我们需要将其与正式内容相结合,全面理解诗人的意图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