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中风月无疆界,圣处宫庭元洞开。下一句是什么?

小星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游仙

宋·白玉蟾

诗中风月无疆界,圣处宫庭元洞开。

玉宇琼楼相照映,仙葩瑶草共徘徊。

心随明月归蓬岛,身逐流霞到九垓。

从此逍遥天地外,不教尘世苦相催。

作者及朝代

白玉蟾,南宋时期道士、诗人、书画家,本名葛长庚,字如晦、紫清、白叟,号海琼子、海南翁、武夷散人、神霄散吏等,祖籍福建闽清,生于琼州(今海南琼山),他博学多才,精通儒释道三教经典,擅长诗文书画,是南宋时期道教金丹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作者简介

白玉蟾自幼聪颖过人,后随师学道,游历四方,广结道缘,他不仅在道教修炼上有着深厚的造诣,还在文学、艺术等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他的诗词作品风格独特,意境深远,深受后人喜爱,他还是一位杰出的书画家,其书画作品同样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译文

诗中的风月没有边界,神圣的地方宫庭原本就敞开大门,玉宇琼楼交相辉映,仙花瑶草共同徘徊,心灵随着明月回到蓬莱仙岛,身体追逐着流霞到达九天之外,从此逍遥自在于天地之外,不再让尘世的苦难来催促。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仙境的向往和追求,首句“诗中风月无疆界”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无限向往和追求,风月作为美好事物的象征,在诗中是没有边界的,次句“圣处宫庭元洞开”则进一步描绘了仙境的神圣和开放,宫庭原本就敞开大门,欢迎着每一个向往仙境的人,接下来的两句则通过描绘玉宇琼楼、仙葩瑶草等仙境中的美景,进一步渲染了仙境的神奇和美丽,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逍遥自在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不再受尘世苦难的束缚。

赏析

这首诗以游仙为主题,通过描绘仙境中的美景和诗人的向往之情,表达了诗人对逍遥自在生活的追求和对尘世苦难的超脱,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使得仙境的美景跃然纸上,令人仿佛身临其境,诗人还通过对比尘世和仙境的不同,进一步突出了仙境的美好和令人向往之处,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是一首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游仙诗。

创作背景

白玉蟾作为南宋时期道教金丹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一生致力于道教修炼和弘扬道教文化,在这首《游仙》诗中,他通过描绘仙境中的美景和诗人的向往之情,表达了自己对道教修炼和逍遥自在生活的追求,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苦难的超脱,在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人们生活在苦难之中,而道教作为一种寻求超脱和逍遥自在的宗教,自然成为了人们心中的一片净土,白玉蟾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道教文化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