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是炎官张火伞,不应多取海山凉。全诗是什么?

小星66个月前

诗词原文

夏日

宋·刘克庄

政是炎官张火伞,不应多取海山凉。

风驱急雨洒高城,云压轻雷殷地长。

嫩竹犹含粉泪滴,新荷擎露绿摇光。

晚来庭户无行迹,一树蝉声送夕阳。

作者及朝代

作者:刘克庄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词人和政治家,他一生仕途坎坷,但文学成就颇高,是南宋后期的重要诗人之一,与陆游、杨万里等人齐名,他的作品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不羁的一面,也有细腻温婉之处,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正是火神(炎官)张开火伞般炽热的时候,人们不应该过多地追求海边的凉爽,风雨交加,急雨倾泻在高城之上,乌云密布,雷声低沉地在地面上回响,嫩竹上还挂着如同粉泪般的露珠,新长出的荷叶则摇曳着绿色的光芒,露珠在其中闪烁,傍晚时分,庭院里已无人行走,只有树上的蝉鸣声伴随着夕阳落下。

释义

“政是炎官张火伞,不应多取海山凉”这两句诗描绘了夏日炎炎的景象,炎官(火神)张开火伞,形容天气极其炎热,人们虽然渴望凉爽,但不应过度追求海边的凉爽而忽视了自然的规律,后文则通过风雨、嫩竹、新荷等自然景象,进一步描绘了夏日的景致,以及傍晚时分的宁静与蝉鸣相伴的情境。

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夏日特有的景象,既有炎热也有风雨,既有嫩竹新荷的清新也有蝉鸣夕阳的宁静,首句“政是炎官张火伞”以夸张的手法形象地表现了夏日的酷热,而“不应多取海山凉”则寓含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理,后文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描绘,展现了夏日自然景色的丰富与变化,以及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景象的生动描绘,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刘克庄仕途不顺、心情烦闷的某个夏日,面对炎热的天气和人生的挫折,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来抒发内心的情感,表达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中也寓含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即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应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冷静的思考,不要过度追求外在的凉爽和安逸,而应顺应自然规律,勇敢面对人生的挑战。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