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游别嶂寺
宋·释绍嵩
君与一僧游别嶂,我行百匝遶长廊。
松风清韵飘寒露,竹月幽光映小窗。
远岫云归千叠翠,近溪花发万枝香。
此中真境谁能识,唯有高僧共往还。
作者简介
释绍嵩,宋代僧人、诗人,生卒年不详,他活跃于南宋时期,以诗文著称,尤其擅长描绘山水景色与寺庙生活,其作品多反映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佛教禅理的体悟,释绍嵩的诗风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深受当时文人墨客的赞赏。
译文
你与一位僧人同游别嶂山,而我则在这寺庙的长廊中徘徊了百转千回,松林间清风带着寒露的清新韵味,竹影下的月光透过小窗洒下幽光,远处的山峰云雾缭绕,层层叠叠的翠绿映入眼帘,近处的小溪旁花儿盛开,万枝芬芳,这其中的真境谁能真正识得呢?唯有那些高僧大德才会与我共同往来于此。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及僧人)在别嶂山游玩的情景,通过对比“君与一僧游别嶂”与“我行百匝遶长廊”,展现了诗人对寺庙生活的静谧与自然的向往,诗中通过对松风、竹月、远岫、近溪等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营造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佛教禅理的体悟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赏析
这首诗以游别嶂寺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力,将寺庙的幽静与自然的美景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幅清新脱俗的画卷,首联点明主题,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诗人对寺庙生活的向往;颔联和颈联则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寺庙周围环境的清幽与美丽;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真境的向往和对高僧的敬仰之情,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释绍嵩在南宋时期游历四方,广泛接触自然与人文景观,对佛教禅理有着深刻的体悟,在一次游历别嶂山时,他目睹了寺庙的清幽与自然的美丽,心中涌起无限的感慨与敬仰之情,他挥毫泼墨,写下了这首《游别嶂寺》以表达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佛教禅理的体悟,这首诗不仅反映了释绍嵩的文学才华和艺术造诣,也体现了他对佛教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热爱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