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杂诗
宋·赵师秀
东望西溪水,南怀北岭云。
前行应不远,准拟归时到未迟,归时不到悔来时。
作者及朝代
赵师秀(1170年-1219年),字紫芝,号灵秀,亦称灵芝,或灵秀散人,南宋文学家、诗人,他是“永嘉四灵”之一,与徐照(字灵晖)、翁卷(字灵舒)、徐玑(号灵渊)并称,赵师秀的诗风清新自然,注重炼字炼句,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微感受,作品多抒发个人情感,反映社会现实。
作者简介
赵师秀生于温州(今浙江温州),家境贫寒,但自幼聪颖好学,早年曾游历四方,增长见识,他的诗歌深受唐代诗人贾岛、姚合的影响,追求清新淡泊的意境,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赵师秀一生未得显达,晚年隐居永嘉(今浙江温州),以教书为业,生活清贫而宁静。
译文
向东遥望西溪的水流,向南怀念北岭的云雾,前行应该不会太远,我计划着归来的时候还不算晚,但如果到时候没有归来,定会后悔当初离开的决定。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景色的向往和对归期的犹豫,首句“东望西溪水,南怀北岭云”描绘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无限眷恋;次句“前行应不远”则透露出诗人对即将踏上归途的期待;接下来的“准拟归时到未迟,归时不到悔来时”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既希望归期不远,又担心未能如期归来而留下遗憾。
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描绘诗人对远方景色的向往和对归期的犹豫,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诗中“东望”、“南怀”等词语的运用,不仅描绘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也暗示了诗人对远方生活的向往,而“准拟归时到未迟,归时不到悔来时”则通过对比和转折,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表现得淋漓尽致,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意味。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赵师秀游历四方、归期未定的时期,在长期的漂泊生活中,诗人对家乡和亲人产生了深深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对远方的未知世界充满了向往,这种复杂的情感在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抒发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未来的期待,这首诗也反映了赵师秀作为一位文人士大夫在仕途不顺、生活困顿的境遇下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