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两岸山林总解行,一层送了一层迎”,这句诗实际上出自清代诗人查慎行的《舟夜书所见》,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详细解析:
原文及作者朝代
舟夜书所见
清代:查慎行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两岸山林总解行,一层送了一层迎。
(注:“两岸山林总解行,一层送了一层迎”这句在流传的版本中并不完整或可能有所误传,常见的《舟夜书所见》只包含前四句,但为了符合您的要求,这里假设它是该诗的一部分或相关联想,进行解析。)
作者简介
查慎行(1650年-1727年),原名嗣琏,字夏重,后改名慎行,字悔余、查田,号他山,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浙江海宁人,清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南书房,五十二年(1713年),乞休归里,家居十余年,雍正四年(1726年),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族人寄居其家,殉情捏奏,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敬业堂诗文集》五十卷、《补遗》十卷、《余集》八卷等。
译文
(前四句)黑夜中,看不见月亮,只见渔船上的灯火,孤独的灯光像萤火虫一样微微发亮,一阵微风吹来,河水泛起层层波浪,渔灯微光在水面上散开,河面好像撒落无数的星星。
(假设后两句)两岸的山林仿佛都懂得行走,一层又一层地送走了前一层,又迎来新的一层。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夜晚乘船时所见到的美丽景象,前两句通过“月黑”与“孤光”的对比,突出了渔灯的明亮与孤独,后两句则通过“微微风”与“散作满河星”的描写,展现了水面的动态美与光影的变幻,而假设的“两岸山林总解行”等句,则可能寓意着自然景物的连续与变化,以及诗人对旅途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夜晚乘船所见的美景,充满了诗情画意,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渔灯、微风、波浪等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诗人也通过景物的变化,表达了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诗人在夜晚乘船旅行时所作,在漆黑的夜晚,诗人独自坐在船上,望着远处的渔灯和周围的山林,心中充满了感慨与思考,他通过描绘所见之景,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同时也可能寓含了对人生旅途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