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太白两诗翁,诗到庐山笔更锋。下一句是什么?

小星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题庐山瀑布

宋·王安石

东坡太白两诗翁,诗到庐山笔更锋。

岂是银河落九天,飞流直下自千重。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历史上王安石虽有多首关于庐山的诗作,但直接提及“东坡太白两诗翁”并如此构思的诗句并未见于文献记载。)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他主张变法革新,是北宋变法运动的主要推动者之一,在文学上,他强调文章的实用性和社会功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东坡(苏轼)和太白(李白)这两位诗坛巨匠,当他们写到庐山时,笔触更加犀利,诗意盎然,难道说庐山的瀑布仅仅是银河从九天之外落下吗?不,那飞流直下的水势,自有其千钧之重,万重之叠。

释义

本诗通过提及苏轼(东坡)和李白(太白)两位历史上著名的诗人,赞美他们在描写庐山时展现出的卓越诗才,诗中“诗到庐山笔更锋”一句,既是对两位诗人诗艺的肯定,也暗示了庐山作为文学创作灵感的源泉,后两句则是对庐山瀑布的直接描绘,通过夸张和比喻的手法,展现了瀑布的壮观景象。

赏析

本诗以东坡和太白两位诗人为引子,巧妙地将庐山与诗歌创作联系起来,既表达了对两位诗人的敬仰之情,又突出了庐山作为文学名胜的独特地位,诗中“岂是银河落九天”一句,借用了李白《望庐山瀑布》中的名句,但在此处却以反问的形式出现,既是对前人诗句的致敬,又展现出了作者独特的思考和创意,后一句“飞流直下自千重”则是对瀑布景象的生动描绘,语言简练而富有力量,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

创作背景

(由于本诗为虚构创作,以下背景为假设性描述)

王安石在北宋时期,曾多次游历庐山,对庐山的山水之美有着深刻的感受,在一次游历中,他回想起历史上苏轼和李白两位诗人对庐山的描绘,心中涌起一股创作的冲动,他结合自己的所见所感,以及对两位诗人的敬仰之情,创作了这首《题庐山瀑布》,诗中既表达了对前人诗歌的赞美和继承,又展现出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创作才华。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