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涨街头不识泥,朝来也解滑霜蹄。上一句是什么?

风云6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唐·李贺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尘涨街头不识泥,朝来也解滑霜蹄。

吾闻果下马,羁策任蛮儿。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贺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贺,字长吉,唐代著名诗人,与李白、李商隐并称“唐代三李”,他生活在中唐时期,家境贫寒但才华横溢,以奇特的想象力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诗作常描绘神鬼、哀怨、愤激之情,对后世影响深远,他一生郁郁不得志,年仅二十七岁便英年早逝。

译文

(针对“尘涨街头不识泥,朝来也解滑霜蹄”两句)

尘土飞扬的街头,马儿已不认得泥泞;清晨时分,它也懂得在霜冻的地面上滑行。

释义

这两句诗描绘了马儿在恶劣环境中依然保持其本能的场景,街头尘土飞扬,以至于马儿几乎忘记了泥泞的存在;而在清晨霜冻之时,它也能自如地在滑溜的地面上行走,这不仅展现了马儿的适应能力,也隐含了诗人对于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

赏析

这两句诗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刻画了马儿在不同环境下的生存智慧,通过对比尘土飞扬的街头与清晨霜冻的地面,诗人巧妙地展现了马儿的适应性和灵活性,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于逆境中保持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整首诗以马为喻,寄托了诗人对于自身才华和理想的追求,以及在困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贺仕途不顺、生活困顿的时期,他通过描绘马儿的形象,寄托了自己对于坚韧不拔精神的向往和赞美,在唐代社会背景下,仕途艰难、生活困苦是许多文人的共同命运,李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在逆境中依然保持信念和追求的精神风貌,他也借马儿之口,抒发了对于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于理想生活的向往。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尘涨街头不识泥,朝来也解滑霜蹄”这两句诗在整首诗中并非核心句,但它们依然以其独特的意象和深刻的内涵,为整首诗增添了光彩,而整首诗则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李贺作为唐代杰出诗人的才华和风格。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