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夜愁曲
唐·白居易
老眼看灯浑作晕,愁心得酒不成欢。
夜深风露渐凄紧,月照空庭人未眠。
作者简介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逝于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年),白居易的诗歌以通俗易懂、贴近民生著称,对后世影响深远,他的作品广泛涉及社会现实、人民生活、个人情感等多个方面,是唐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
译文
老眼昏花看灯光都模糊不清,满怀愁绪即使喝酒也难以成欢,夜深了,风露逐渐变得凄冷紧促,月光照耀着空旷的庭院,而我依然无法入眠。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晚的愁绪与孤独,首句“老眼看灯浑作晕”通过老眼昏花看灯模糊的细节,表达了诗人身体衰老、视力下降的无奈;次句“愁心得酒不成欢”则揭示了诗人内心的愁苦,即使借酒消愁也难以获得片刻的欢愉,后两句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凄清与诗人的不眠之夜,风露凄紧、月照空庭,营造出一种孤寂、凄凉的氛围。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生动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苦与孤独,首句与次句通过“老眼”与“愁心”的对比,突出了诗人身体与心灵的双重困境,后两句则通过环境描写,进一步烘托了诗人的情感,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白居易诗歌通俗易懂、贴近民生的特点。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时期,晚年的白居易经历了仕途的起伏、人生的沧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感悟,这首诗通过描绘夜晚的愁绪与孤独,反映了诗人内心的苦闷与无奈,也体现了白居易对人生、对社会的深刻思考,在晚年的生活中,白居易更加关注个人情感与内心世界,这首诗正是他这一时期情感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