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杂诗
朝代:宋
作者:刘克庄
鹤长未便贤凫短,梅早那须笑杏迟。
万物各有时迟速,要须行止是男儿。
作者简介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词人、政论家,他一生仕途坎坷,曾四度入朝为官,又四度被贬出京,晚年致力于编纂地方志和整理文献,刘克庄的诗风多变,既有豪放不羁的一面,也有温婉细腻的一面,其作品在南宋文坛上占有重要地位。
译文
鹤腿虽长,并不意味着它就比短腿的野鸭更贤能;梅花虽早,也不必嘲笑杏花开放得迟,世间万物都有它们各自生长的时令和节奏,作为男子汉,重要的是要明白自己的行动和停止应当合乎时宜。
释义
这首诗通过对比鹤与凫(野鸭)的腿部长短、梅与杏的花期早晚,来阐述一个哲理:世间万物各有其特性和节奏,不应以一时的优劣来评判其价值,诗人借此告诫人们,尤其是男子汉,应当顺应时势,明智地选择自己的行动和停止,做到进退有据,行止得当。
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界的两种动物和两种植物为例,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鹤与凫、梅与杏的对比,既形象生动,又富有哲理意味,使得诗歌在表达上显得既浅显易懂,又意蕴深远,诗人通过这一对比,强调了万物生长的时令性和差异性,进而引申出人生哲理,即人应当顺应时势,明智地选择自己的行动和停止,这种思想在南宋末年动荡不安的社会背景下,无疑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刘克庄的生平经历密切相关,刘克庄一生仕途坎坷,多次因政见不合而被贬谪,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对于人生的起伏和时势的变迁有着深刻的体会,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背景下,通过对自然界万物的观察和思考,来抒发自己对于人生哲理的感悟,通过对比鹤与凫、梅与杏的特性和节奏,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起伏和时势变迁的豁达态度,以及对于明智选择行动和停止的深刻认识,这种思想不仅体现了诗人的个人智慧,也反映了南宋末年士人阶层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