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全无最佳处,何窗何户不清妍。的解释

小星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居杂咏

朝代:宋

作者:赵师秀

爱向竹栏围小院,

喜临清浅觅游鱼。

不是全无最佳处,

何窗何户不清妍。

作者简介

赵师秀(1170年-1219年),字紫芝,号灵秀,亦称“鬼才”,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赵师秀是“永嘉四灵”之一,与徐照(字灵晖)、翁卷(字灵舒)、徐玑(号灵渊)并称,他的诗作以清新自然著称,多描写田园风光和日常生活,风格独特,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译文

我喜爱在竹栏围绕的小院里徘徊,

也喜欢在清澈的水边寻找游鱼。

这里并非没有最美的地方,

每一扇窗,每一户人家,都显得那么清新美丽。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山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首句“爱向竹栏围小院”表达了诗人对竹栏小院的喜爱,竹栏不仅增添了小院的雅致,也体现了诗人的高洁情操,次句“喜临清浅觅游鱼”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他在清澈的水边寻找游鱼,享受着与自然的亲密接触,后两句“不是全无最佳处,何窗何户不清妍”则是对整个山居环境的赞美,诗人认为这里处处都是美景,每一扇窗、每一户人家都充满了清新与美丽。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山居生活的美好与宁静,诗人通过竹栏小院、清浅游鱼等意象,营造了一种恬静、闲适的氛围,表达了对自然生活的热爱与向往,诗人也通过“不是全无最佳处,何窗何户不清妍”的表述,展现了山居环境的优美与和谐,表达了对生活的满足与赞美,整首诗意境优美,语言清新,富有感染力。

创作背景

赵师秀生活在南宋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代,诗人并未被时代的阴霾所笼罩,而是选择了一种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生活方式,这首诗正是他在山居生活中所写,表达了他对自然生活的热爱与向往,以及对山居环境的赞美与满足,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平和,以及他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