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先生自作饥虫鸣,夜檄祝融战玄冥”出自清代诗人黄遵宪的《杂感》,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以及创作背景。
原文
《杂感》
清·黄遵宪
大块凿混沌,浑浑旋大圜。
隶首不能算,知有几万年。
羲和鞭白日,阿母御苍烟。
风雨一何盛,蛟龙互回旋。
先生自作饥虫鸣,夜檄祝融战玄冥。
天公欲雨不得雨,河伯欲海不得海。
作者简介
黄遵宪(1848-1905),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广东嘉应州(今梅州)人,晚清诗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他早年曾留学日本,后参与戊戌变法,主张学习西方,提倡民主科学,黄遵宪的诗作风格独特,既有传统诗歌的韵味,又融入了西方文学的元素,被誉为“诗界革命”的领袖之一。
译文
宇宙开辟之初,混沌一片,后来逐渐形成了广阔无垠的天地,这天地之大,连擅长计算的隶首都无法算出它到底存在了多少万年,羲和驱赶着太阳车,西王母驾驭着祥云,风雨交加,气势磅礴,蛟龙在水中翻腾盘旋,我(先生)在这乱世中,如同饥饿的虫子般发出哀鸣,夜晚我发出檄文,让祝融(火神)与玄冥(水神)交战,天公想要下雨却不下,河伯想要让河水泛滥成海却也不能。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宇宙的混沌初开、风雨交加的景象,以及诗人自身的困境和无奈,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对未来的忧虑,诗人自比为“饥虫”,发出哀鸣,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变革的渴望,通过“夜檄祝融战玄冥”的意象,暗示了诗人希望通过某种力量来改变现状,但现实却如同“天公欲雨不得雨,河伯欲海不得海”般无奈。
赏析
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将宇宙之大、风雨之盛、诗人之哀等意象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诗人通过自比“饥虫”和“夜檄祝融战玄冥”等意象,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对未来的忧虑,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晚清时期,当时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黄遵宪作为一位有识之士,深感国家危亡之际,人民疾苦深重,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对未来的忧虑,同时也寄托了他对国家变革和民族复兴的期望,在晚清诗坛上,黄遵宪以其独特的诗歌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诗界革命”的领袖之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