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嘲鲁儒
唐·李白
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
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
足著远游履,首戴方山巾。
缓步从直道,未行先起尘。
秦家丞相府,亲倚子衿人。
谓言必高举,蹉跎复来归。
空携文与经,误玷清时名。
绝怜法曹三尺喙,不办太仓五升米。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白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诗歌风格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是唐代诗坛上的一颗璀璨明星,李白一生游历四方,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鲁地的老先生谈论五经,白发苍苍却只会死抠字句,问他治国安邦的良策,他却茫然无知如同坠入烟雾之中,脚上穿着远游鞋,头上戴着方山巾,迈着缓慢的步子沿着直道行走,还未前行就已尘土飞扬,秦朝的丞相府里,曾亲自倚重那些儒生,本以为他们会青云直上,结果却蹉跎岁月又回到了故乡,白白地带着诗书和经卷,玷污了太平盛世的声誉,真是可怜那法曹(官职名)的三尺长嘴,竟连太仓的五升米都换不来。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位鲁地老儒生的形象,讽刺了那些空谈经书、不务实际的儒生,诗中“鲁叟”指鲁地的老先生,“五经”指儒家经典,“经济策”指治国安邦的策略,诗人通过对比老先生对经书的熟悉和对实际事务的无知,表达了对这类人的不满和批评。
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的形象和鲜明的对比,展现了李白对空谈误国的儒生的深刻批判,诗中“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一句,形象地描绘了老先生对经书的痴迷和无知;“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一句,则进一步突出了他的无能,诗人通过描绘老先生的衣着和行为,以及他在丞相府中的遭遇,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批判,最后两句“绝怜法曹三尺喙,不办太仓五升米”更是以讽刺的口吻,点出了这类人的无用和可怜。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李白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有关,在唐代,虽然儒学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但一些儒生却沉迷于经书的字句之中,忽视了实际的社会问题和治国安邦的策略,李白作为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诗人,对这种现象深感不满,因此创作了这首诗来讽刺和批判这些空谈误国的儒生,这首诗也反映了李白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洞察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