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头上数点雨,三笠四蓑赶将去。的释义

生辉4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插秧歌

宋·杨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忽然头上数点雨,三笠四蓑赶将去。

雨具先去莫慌忙,前头路滑慢些走。

作者及朝代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文学家、理学家,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作者简介

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为七言绝句中尤善者,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

译文

农夫抛起秧苗,农妇接住秧苗,小孩子拔秧苗,大孩子插秧苗,斗笠是头盔,蓑衣是战甲,雨从头上淋到肩胛,喊他们停下来吃早饭好歇歇脚,可是低头弯腰劳作没有人答话,秧苗还未栽稳,田地未全插遍,又照看送饭的小儿子与渠上水流冲来的小鸭。

忽然间乌云翻涌,头上落下了几点雨,农人们便急忙披上蓑衣戴上斗笠,赶上前去,雨具先去不要慌张,前面道路湿滑,慢慢走。

释义

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江南水乡农户全家总动员插秧的情景,通过田夫田妇、大儿小儿的分工合作,以及农人们冒雨抢插、不顾劳累、忘我劳动的场景,表现了农民劳动时的艰苦与欢乐,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极其通俗的语言,描绘了农忙时节农民们紧张而有序的劳动场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刻画了农民们不畏艰难、勤劳朴实的形象,特别是“忽然头上数点雨,三笠四蓑赶将去”两句,生动地表现了农民们对天气的敏感和对农活的重视,即使突然下雨,也毫不慌张,迅速披上雨具继续劳作,这种乐观、坚韧的精神,正是诗人所要赞美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杨万里在江南水乡生活期间,深入田间地头,观察农民劳作场景后所写,他通过亲身感受,将农民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当时农民的生活状况,也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和对农业生产的重视,这首诗也体现了杨万里诗歌创作的特点,即语言通俗易懂,情感真挚动人,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时代特色。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