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行
唐·李郢
夹路黄茅与树齐,人行茅里似山鸡。
空林有鸟相呼语,深涧无人独往还。
远岫依云争出没,斜阳映水欲沉西。
前村隐隐闻砧杵,知有人家住隔溪。
作者简介
李郢,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活动在晚唐时期,他的诗作以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风格清新自然,语言质朴流畅,有一定的艺术成就,虽然他的名声不如李白、杜甫等大诗人响亮,但在唐代诗坛上也有一定的地位。
译文
路边的黄茅长得和树木一样高,行人在茅草丛中穿行就像山鸡一样,空旷的树林里鸟儿在相互呼唤,深深的山涧里却没有人来往,远处的山峰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夕阳映照在水面上,仿佛要沉入西方,前方隐约传来捣衣的声音,我知道那溪水的对岸有人家居住。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中行走时所见到的自然景色和听到的声音,以及由此引发的内心感受,首联“夹路黄茅与树齐,人行茅里似山鸡”写出了山路两旁黄茅丛生、高与树齐的景象,以及行人在其中穿行的艰难;颔联“空林有鸟相呼语,深涧无人独往还”则通过鸟儿的呼唤和山涧的寂静,进一步渲染了山中的幽静氛围;颈联“远岫依云争出没,斜阳映水欲沉西”以远山和夕阳为背景,展现了山中的壮丽景色;尾联“前村隐隐闻砧杵,知有人家住隔溪”则以捣衣声的隐约传来,暗示了山外的人间烟火和诗人的内心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色为描写对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语言,将山中的幽静、壮丽和人间烟火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诗人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也寓含了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如“人行茅里似山鸡”一句,既写出了行人在黄茅丛中的艰难,也暗示了人生的坎坷和不易;而“远岫依云争出没,斜阳映水欲沉西”一句,则通过远山和夕阳的描绘,展现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史书上没有明确的记载,但从诗的内容和风格来看,可以推测出这首诗可能是诗人在游历山水时所作,诗人在山中行走,被眼前的自然景色所吸引,于是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描绘山中景色的诗篇,诗人在描绘自然景色的过程中,也寓含了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表达了对人生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