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绝句
宋·杨万里
金篦落地拾不得,
却是穿窗晓日痕。
只道梅花全不识,
暗香疏影满前村。
作者及朝代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他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语言通俗易懂,风格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
作者简介
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早年多次拜官,曾任国子博士、广东提点刑狱、太子侍读等职,他主张抗金,反对议和,他的诗作在南宋诗坛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金篦(一种精细的簪子)掉在地上无法拾起,
原来是早晨的阳光穿透了窗户,留下了光影的痕迹。
本以为梅花全然不认识这景象,
但暗香和稀疏的影子已经弥漫了整个前村。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早晨阳光穿透窗户、金篦落地的情景,以及梅花暗香疏影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金篦落地无法拾起,象征着美好事物的短暂和易逝;而穿窗的晓日痕,则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更迭,梅花的暗香和疏影,则进一步增添了诗歌的意境和美感。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早晨的自然景象,通过金篦落地和晓日穿窗的意象,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美丽,诗人巧妙地运用象征和隐喻的手法,将美好事物的短暂和易逝与自然的永恒和美丽相对比,表达了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刻感悟,诗歌的语言通俗易懂,风格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早晨的美好和宁静。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杨万里晚年时期,当时他已经历了仕途的起伏和人生的沧桑,对生命和自然有了更深刻的感悟,他通过描绘早晨的自然景象,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自然的热爱,诗歌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短暂和易逝的感慨,以及对自然永恒和美丽的向往。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这首诗中“金篦落地拾不得,却是穿窗晓日痕”两句广为流传,但整首诗的其他部分也同样重要,它们共同构成了这首诗歌的完整意境和美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