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殿前射柳枝词二首·其二
唐·王建
虎夫驰射殿西偏,一箭穿毬不再弯。
喜气烟腾新日上,御前争献角弓弯。
作者简介
王建(约767年—约830年),唐代诗人,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出身寒微,早年曾寓居巴蜀,晚年退居咸阳郊野,生活贫困,他擅长乐府诗,与张籍齐名,世称“张王乐府”,其诗作题材广泛,生活气息浓厚,语言通俗,形式灵活多样,对后世有较大影响。
译文
勇猛的武士在宫殿西侧偏殿处驰马射箭,一箭射出,正中靶心(或指射中的毬状物),箭矢不再弯曲回弹,随着新日升起,喜庆的烟雾腾腾升起,武士们争相在御前展示自己的角弓和射箭技艺,以求得到皇帝的赏识。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唐代宫廷中射柳或射箭比赛的壮观场景,首句“虎夫驰射殿西偏”描绘了勇士们骑马射箭的英姿,用“虎夫”形容其勇猛;“一箭穿毬不再弯”则强调了射箭技艺的高超,一箭即中,展现了射手的精准与力量,后两句通过“喜气烟腾新日上”和“御前争献角弓弯”进一步渲染了比赛的氛围和武士们的竞争心态,以及他们对皇帝赏识的渴望。
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唐代宫廷射箭比赛的热烈场面,展现了武士们的英勇与技艺,同时也透露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竞争精神和对皇权的敬畏,诗中“虎夫”与“一箭穿毬”的描绘,既体现了射手的勇猛与技艺,也寓意着国家的强盛与军队的威武,而“喜气烟腾新日上”与“御前争献角弓弯”则通过象征与夸张的手法,将比赛的喜庆氛围和武士们的竞争心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创作背景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繁荣、经济发达的时期,宫廷中的娱乐活动丰富多彩,其中射箭比赛(如射柳)就是一项重要的宫廷体育活动,这首诗很可能是王建在宫廷中目睹了射箭比赛的盛况后,有感而发创作的,通过描绘这一场景,既展现了唐代宫廷生活的丰富多彩,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武士精神的崇尚和对射箭技艺的重视,诗中“御前争献角弓弯”的描绘,也暗示了当时社会的一种竞争心态和对皇权的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