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寺重来记昨游,一弹指顷几经秋。出自哪首诗?

小编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游野寺

宋·赵师秀

野寺重来记昨游,一弹指顷几经秋。

路傍禾黍皆黄尽,林下僧房一半幽。

云起半岩龙出没,月来满殿佛光流。

欲知此境清幽极,直到前山夜未收。

作者简介

赵师秀(约1170—1219),字紫芝,号灵秀,亦称灵芝,南宋文学家、诗人,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宋太祖赵匡胤八世孙,光宗绍熙元年(1190年)进士,与徐照(字灵晖)、徐玑(号灵渊)、翁卷(字灵舒)并称“永嘉四灵”,其诗风清新自然,擅长五言律诗,亦能词,有《赵师秀集》传世。

译文

再次来到这座野外的寺庙,回忆起上次的游览,仿佛只是一弹指的时间,却已经历了几个秋天,路边的庄稼已经全部成熟变黄,树林中的僧房显得格外幽静,云雾从半山腰升起,仿佛有龙在其中出没,月光洒满整个佛殿,佛光流转,要想知道这里的清幽美妙到了极点,直到前山的夜色还未完全退去。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重游野寺时的所见所感,通过对比时间的流逝与景物的变化,展现了寺庙的清幽与自然的宁静,首联点题,回忆上次游览;颔联描写路旁的庄稼与林中的僧房,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颈联通过云雾与月光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寺庙的神秘与清幽;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这里清幽境界的赞叹与留恋。

赏析

这首诗以重游野寺为线索,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景观的深刻感悟,诗中运用对比手法,将时间的流逝与景物的变化相结合,突出了寺庙的清幽与宁静,诗人还通过云雾、月光等自然景象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寺庙的神秘氛围,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净化。

创作背景

赵师秀一生仕途不顺,长期过着清贫的生活,他热爱自然,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美,常以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感悟,这首诗可能是他在某个秋日,再次来到曾经游览过的野寺时,触景生情,有感而发,通过描绘野寺的清幽与宁静,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自然与人文景观的热爱与向往,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