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城中是甑中,雨馀日色更明红。的意思及出处

小星67个月前

这首诗词出自宋代诗人杨万里的《晚晴》,以下是详细的解析:

诗词原文

晚晴

宋·杨万里

不是城中是甑中,雨馀日色更明红。

天将人意怜幽草,故与微云作嫩容。

作者简介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文学家、理学家,主战派人物,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

译文

这景致不是城中景象,而是仿佛置身于甑(古代蒸饭的一种瓦器)中一般,雨过天晴后,日光更加红亮了,上天也怜惜着这幽静的小草,所以让天上的微云也化作婀娜多姿的模样。

释义

首句“不是城中是甑中”以夸张的手法形容雨后天晴的景致如同甑中蒸饭般热气腾腾,充满生机,次句“雨馀日色更明红”则直接描绘了雨后的阳光更加红艳明亮的景象,后两句“天将人意怜幽草,故与微云作嫩容”则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表达了上天对小草的怜爱,以及微云为小草增添的柔美之态。

赏析

这首诗以雨后晚晴为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雨后初晴时大自然的美丽景色,诗人以“甑中”比喻雨后的景致,既形象又富有想象力,让人仿佛置身于热气腾腾的甑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勃勃生机,次句则直接描绘了雨后的阳光,红艳明亮,给人以温暖和希望,后两句则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上天和微云都赋予了人的情感,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有趣,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充满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杨万里在晚年时期创作的,当时他身处江南水乡,对大自然的美景有着深刻的感悟和体验,雨后晚晴的景象触动了他的诗心,于是他挥毫泼墨,写下了这首充满生机和希望的诗篇,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杨万里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也体现了他晚年时期的心境和情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