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南荡
唐·韦应物
霜松雪竹老重寻,南荡东陂水自深。
惆怅夜寒吹笛处,何人倚月听猿吟。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他的诗歌以描写山水田园著称,风格清新淡雅,情感深沉含蓄,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韦应物的诗作常流露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深受后世文人墨客的推崇。
译文
在霜白的松树和雪覆的竹林间,我再次寻觅那旧日的景致,南荡与东陂的水域深邃而宁静,夜晚寒风中传来悠扬的笛声,让人不禁惆怅,不知是谁在那月光下,静静地聆听着猿猴的啼鸣。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重访旧地时所见到的自然景色,以及由此引发的内心感受,首句“霜松雪竹老重寻”通过“霜松”与“雪竹”的意象,展现了冬日里自然界的静谧与苍老之美,老重寻”三字透露出诗人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与追寻,次句“南荡东陂水自深”则进一步描绘了南荡与东陂两处水域的深邃与宁静,为全诗营造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后两句“惆怅夜寒吹笛处,何人倚月听猿吟”则通过夜寒、笛声、月光与猿吟等元素的组合,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以及对未知听者的遐想与共鸣。
赏析
韦应物的这首诗以其清新淡雅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诗中通过对“霜松雪竹”、“南荡东陂”等自然景物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静谧与壮美,也寓含了诗人对过往时光的追忆与对人生境遇的感慨,后两句的“惆怅夜寒吹笛处,何人倚月听猿吟”更是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通过笛声、月光与猿吟的交织,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使读者在品味诗句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韦应物晚年时期,当时他或许已历经仕途的起伏与人生的沧桑,内心充满了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与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重访旧地,面对眼前的自然美景,不禁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佳作,通过这首诗,韦应物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也寄托了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和对未知未来的无限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