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余客里政无聊,忽报潮头雪样高。下一句是什么?

梦梦67个月前

诗词原文

观潮

宋·苏辙

春余客里政无聊,忽报潮头雪样高。

万叠银山横海上,千重雪浪卷江涛。

怒驱潮势如骖鸾,疾走风声似吼鼍。

欲问潮头何日静,平波万里送归艘。

作者及朝代

作者: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宰相苏洵次子,文学家苏轼之弟。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苏辙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与父苏洵、兄苏轼并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他一生仕途坎坷,但文学成就斐然,尤其在散文方面,风格质朴自然,议论明晰,条理清晰,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春天将尽,客居他乡的我正感到无聊,忽然有人报告说海潮像雪一样高,海面上仿佛有万座银色的山峰横亘,江中则卷起千重雪浪,海潮的势头如同驾驭着鸾鸟般迅猛,风声则如同怒吼的鳄鱼般激烈,想要问问这潮头何时能够平静,只愿万里平波送我归舟。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苏辙在春天将尽时,客居他乡,感到无聊之际,忽闻海潮高涨的消息,于是前往观潮的情景,诗中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展现了海潮的壮观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归乡的渴望。

赏析

这首诗以观潮为题,通过描绘海潮的壮观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归乡的渴望,首句“春余客里政无聊”点明了诗人客居他乡、无聊的心境;次句“忽报潮头雪样高”则通过“雪样高”的比喻,生动地描绘了海潮的壮观景象,同时也为后文的描绘做了铺垫,接下来的两句“万叠银山横海上,千重雪浪卷江涛”进一步通过夸张的手法,将海潮的壮观景象展现得淋漓尽致,后两句则通过“怒驱潮势如骖鸾,疾走风声似吼鼍”的比喻,将海潮的迅猛和声势浩大描绘得栩栩如生,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归乡的渴望和对海潮何时平静的期盼。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苏辙的仕途坎坷和客居他乡的经历有关,在北宋时期,苏辙虽然才华横溢,但仕途并不顺利,多次被贬谪,这首诗可能是在他被贬谪期间,客居他乡时所作,在春天将尽的时刻,他感到无聊和孤独,而忽闻海潮高涨的消息,于是前往观潮,并借此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归乡的渴望,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