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生蚱蜢怒须头,纨扇团圆璧月流。出自哪首诗?

梦梦67个月前

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风生蚱蜢怒须头,纨扇团圆璧月流”,这两句诗实际上出自宋代诗人杨万里的《初秋行圃二首·其二》,全诗如下:

初秋行圃二首·其二

宋·杨万里

落日无情最有情,遍催万树暮蝉鸣。

风生蚱蜢怒须头,纨扇团圆璧月流。

作者简介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文学家、官员,他的诗歌以描写自然景物和生活琐事见长,语言平易自然,风格清新活泼,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四大家”。

译文

夕阳看似无情却最有情,催促着成千上万只树上的蝉一起鸣叫,微风吹过,蚱蜢愤怒地竖起它的触须,团扇般的圆月如同璧玉般在夜空中流淌。

释义

- “落日无情最有情”:夕阳虽然看似无情地西下,但它却引发了自然界中蝉鸣的壮观景象,因此说它最有情。

- “遍催万树暮蝉鸣”:夕阳的余晖催促着树上的蝉开始鸣叫,形成一片热闹的景象。

- “风生蚱蜢怒须头”:微风吹过,蚱蜢感受到了风的力量,愤怒地竖起了它的触须,形象地描绘了初秋时节的风力和生物的反应。

- “纨扇团圆璧月流”:团扇般的圆月高悬夜空,如同璧玉般流淌着清辉,增添了初秋夜晚的宁静与美好。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夕阳、蝉鸣、蚱蜢和风月等自然景物,展现了初秋时节的独特韵味,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语言,将自然界的景象与人的情感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不失生机的氛围,特别是“风生蚱蜢怒须头”一句,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蚱蜢的愤怒表现得淋漓尽致,增强了诗歌的趣味性和表现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杨万里在初秋时节漫步于园林之中时所作,当时,他或许正被眼前的自然美景所吸引,心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他挥毫泼墨,将所见所感化为这首清新脱俗的诗歌,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美的敏锐洞察力和深厚的文学功底。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