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行
宋·杨万里
行到溪东元不见,回头却复在溪西。
青山遮断行人路,水声时鸣似鸟啼。
作者及朝代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余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
作者简介
杨万里早年多次拜他人为师,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举进士,授赣州司户参军,历任国子博士、太常博士、太常丞兼吏部右侍郎官、东官侍读、秘书监等,在朝廷中,杨万里是主战派人物,绍熙元年(1190年),借焕章阁学士充接伴使送金国贺正旦使北归,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称“中兴四大诗人”,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官至宝谟阁直学士,封庐陵郡开国侯,卒赠光禄大夫,谥号“文节”。
译文
走到溪流的东边却什么也没看见(想找的东西或景色),回头一看它又出现在溪流的西边,青山遮断了行人的道路,水声时不时响起就像鸟儿在啼叫一样。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间行走时,因山势曲折、景物变幻而产生的奇妙感受,前两句通过“溪东”与“溪西”的对比,展现了景物的瞬息万变;后两句则以“青山遮断”和“水声时鸣”进一步渲染了山行的意境,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山行的情景,诗人通过“行到溪东元不见,回头却复在溪西”的描写,巧妙地展现了山间景物的变幻莫测,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青山遮断行人路,水声时鸣似鸟啼”两句,又进一步渲染了山间的幽静与神秘,使读者仿佛能听到那清脆的水声和悠扬的鸟鸣,感受到大自然的和谐与美好,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杨万里在山间行走时,因被山间变幻莫测的景色所吸引而创作的,当时,他或许正独自漫步在青山绿水之间,感受着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在行走的过程中,他不断地被眼前的景色所吸引,时而向东走,时而向西看,却始终无法完全捕捉到那些瞬息万变的美丽瞬间,他便将这些感受融入到了这首诗中,以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这首诗也反映了杨万里对自然美的敏锐感知和深刻领悟,展现了他作为一位杰出文学家的才华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