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忍吃不忍摘,笑道未霜犹带酸。的释义

小星78个月前

诗词原文

荔枝

唐·白居易

红纱帐里透芳香,碧玉盘中缀锦囊。

琼浆玉液胜瑶酒,凤髓龙肝美可尝。

若使太真知此味,荔枝焉得到长安?

主人忍吃不忍摘,笑道未霜犹带酸。

作者及朝代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被誉为“人民诗人”,白居易的诗作常常反映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译文

红纱帐中透出荔枝的芳香,碧玉盘中盛放着像锦囊一样的荔枝,荔枝的琼浆玉液胜过瑶酒,其美味如同凤髓龙肝一般,如果杨贵妃知道荔枝的美味,那么荔枝又怎能轻易到达长安呢?主人虽然很想吃,但又不忍心摘下,笑着说荔枝还未经霜打,还带着酸味。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荔枝的香气、形态和美味,表达了诗人对荔枝的喜爱之情,通过“若使太真知此味,荔枝焉得到长安?”的设问,暗示了古代帝王为了满足口腹之欲,不惜劳民伤财的史实,而“主人忍吃不忍摘,笑道未霜犹带酸”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荔枝的珍视和不忍摘下的矛盾心理。

赏析

这首诗以荔枝为题材,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荔枝的诱人之处,诗人运用丰富的比喻和夸张手法,将荔枝的美味和珍贵描绘得淋漓尽致,诗人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古代帝王奢侈生活的批判和对自然之美的珍视。

在“主人忍吃不忍摘,笑道未霜犹带酸”这句中,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讽刺的手法,既展现了荔枝的诱人之处,又暗示了诗人对荔枝的珍视和不忍摘下的矛盾心理,这种矛盾心理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敬畏和珍视,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时期,当时他可能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和思考,荔枝作为一种珍贵的水果,在古代常常被视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诗人通过描绘荔枝的美味和珍贵,不仅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珍视,也暗示了对古代帝王奢侈生活的批判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诗人也可能通过这首诗来抒发自己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探索和追求。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