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行
宋·杨万里
诚斋老子不奈静,偶拄乌藤出苔径。
东冈西岭绕村斜,千树万树梨花映。
晴云满谷日光薄,野水隔田春草盛。
山行步步似仙家,何必寻仙访九老。
作者及朝代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他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余首,被誉为一代诗宗。
作者简介
杨万里早年多次拜他人为师,曾师从于理学大师胡铨、张浚等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进士,历仕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曾任国子博士、广东提点刑狱、太子侍读、秘书监等职,他主张抗金,正直敢言,累遭贬谪,其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不乏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情感的作品,语言平易自然,形象鲜明,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译文
诚斋老人我耐不住这寂静,偶尔拄着乌藤拐杖走出长满青苔的小路,东边的山冈和西边的山岭绕着村子斜斜地延伸,千万棵梨树上繁花盛开,如雪般映照,晴朗的天空下,山谷间云雾缭绕,日光变得柔和而稀薄;田野间,溪水隔开一片片田地,春草长得茂盛无边,在山间行走,每一步都像是步入了仙境,哪里还需要去寻找神仙拜访九老呢?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杨万里在山间行走时所见的美景和内心的感受,首联点明诗人因不耐寂寞而外出散步,颔联和颈联则具体描绘了山间的自然景色,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陶醉和对仙境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山间春日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诚斋老子不奈静”一句,既表现了诗人的性格特征,也引出了下文对山间美景的描绘,而“东冈西岭绕村斜,千树万树梨花映”等句,则以生动的画面展现了山间的繁花似锦和生机勃勃,尾联“山行步步似仙家,何必寻仙访九老”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陶醉和对仙境的向往,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人生态度。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杨万里晚年时期,当时他或许已经辞官归隐,过上了闲适的田园生活,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愈发强烈,于是写下了这首描绘山间春景的诗篇,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以及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