荡去荡来元不觉,忽然一片岸沙摧。的解释

春秋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江风

唐·白居易

荡去荡来元不觉,忽然一片岸沙摧。

惊飞远近鸿鹄群,散落高低鹧鸪啼。

翻覆波涛不自定,去来飘忽似云流。

江风也似并州剪,剪得秋云片片愁。

作者及朝代

作者:白居易(772年-846年)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以通俗易懂、贴近民生著称,对后世影响深远,白居易一生创作了大量反映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的诗歌,被誉为“诗魔”和“诗王”,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译文

江水荡来荡去原本没有察觉,忽然间一片江岸的沙石被摧毁,惊飞了远近的鸿鹄鸟群,高低错落地响起了鹧鸪的啼声,波涛翻滚不定,去来飘忽如同流云,江风也像是并州的剪刀,剪得秋云片片都带着愁绪。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江风骤起、波涛汹涌的景象,以及由此引发的自然生态的变化,首句“荡去荡来元不觉”写出了江水的常态,而“忽然一片岸沙摧”则突然转折,揭示了江风的猛烈,接下来的诗句通过惊飞的鸿鹄和啼叫的鹧鸪,进一步渲染了江风带来的混乱和不安,最后两句以江风比喻剪刀,剪得秋云片片愁,将自然景象与人的情感相结合,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江风骤起时的壮观景象,诗人运用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将江水的常态与江风的猛烈进行对比,突出了江风的威力和破坏力,诗人还通过描绘自然生态的变化,如鸿鹄的惊飞和鹧鸪的啼叫,进一步渲染了江风带来的混乱和不安,最后两句以江风比喻剪刀,剪得秋云片片愁,将自然景象与人的情感相结合,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白居易游历江湖或隐居期间,白居易一生热爱自然,善于从自然景象中汲取灵感,在游历或隐居的过程中,他很可能亲身经历了江风骤起的壮观景象,并因此触发了创作灵感,通过这首诗,白居易不仅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赞美,还寄托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思考,这首诗也反映了白居易作为一位现实主义诗人的创作风格和特点,即关注社会现实、贴近民生、以情动人。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