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白雨催花鼓,十二竿头总下来。的释义

春秋57个月前

诗词原文

落花吟

明 · 唐寅

一声白雨催花鼓,十二竿头总下来。

三春事业付东流,明月梨花梦里开。

作者及朝代

作者:唐寅,即唐伯虎,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生活在明代中后期,以其才华横溢和艺术成就著称,尤其在绘画领域有极高的造诣,擅长山水、人物、花鸟等多种题材。

作者简介

唐寅,字伯虎,后改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江苏苏州人,他自幼聪颖好学,却因科举案受牵连而仕途不顺,后专注于艺术创作,成为明代中期江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唐寅的诗词作品多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

译文

一声急促的白雨(喻指突如其来的变故或灾难)如同催花鼓响,使得十二竿头(比喻高位或美好事物)上的花朵纷纷落下,三个春天的辛勤努力(比喻一生的奋斗与追求)都付诸东流,只能在梦中见到那明月下盛开的梨花(象征纯洁与美好,也暗示着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场突如其来的风雨导致花朵凋零的景象,隐喻了诗人因遭遇不幸而失去了一切,包括仕途、名誉和梦想,诗中“三春事业付东流”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努力的无奈与惋惜,“明月梨花梦里开”则寄托了他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忆。

赏析

此诗以景寓情,借自然景象抒发人生感慨,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首句“一声白雨催花鼓”以急促的雨声比喻人生的突变,营造出一种紧迫而悲凉的氛围;次句“十二竿头总下来”则形象地描绘了美好事物的迅速消逝,增强了诗歌的悲剧色彩,后两句通过“三春事业”与“明月梨花”的对比,既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的深深怀念,也透露出对未来的淡淡憧憬,情感复杂而深刻。

创作背景

这首诗很可能创作于唐寅仕途受挫、生活困顿之时,作为一位才华横溢却命运多舛的艺术家,唐寅的一生充满了波折与不幸,这首诗正是他面对人生困境时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既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与无奈,也展现了他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与深刻怀念,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唐寅那颗在逆境中依然坚韧不拔、追求美好的心灵。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