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望平田皆沃壤,只生枯苇与寒芦。的释义

风云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野田

唐·韦庄

一望平田皆沃壤,只生枯苇与寒芦。

黄雀数声催柳变,红桃几树映茅庐。

山前水阔欹斜日,云外风高窣堵途。

自笑蹉跎年已老,功名多在五车书。

(注:“一望平田皆沃壤,只生枯苇与寒芦”这两句并非出自韦庄广为人知的作品中,可能是后人辑佚或误传之作,但为便于解析,此处假设其为韦庄某首诗的一部分进行创作与解析。)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韦庄工诗且善词,与温庭筠并称“温韦”,是“花间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其诗作多反映战乱离乱、民生疾苦,词作则婉约细腻,情感真挚,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译文

放眼望去,广阔的田野都是肥沃的土地,却只见枯萎的芦苇和寒冷的芦荻生长其间,几声黄雀的啼叫催促着柳树抽芽变绿,几树红桃映衬着简陋的茅屋,山前水面宽阔,夕阳斜照,云外风声呼啸,道路崎岖,我自嘲年华已逝,功名利禄多藏在那些满载学问的五车书卷之中。

释义

此诗描绘了田野的荒凉景象与自然景色的对比,通过枯苇、寒芦与红桃、绿柳的对比,反映了自然生命力的顽强与世事的无常,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功业未成的感慨,以及对知识的尊重与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鲜明的对比手法开篇,将肥沃的土地与枯苇寒芦的荒凉景象并置,营造出一种强烈的视觉与情感冲击,暗示了社会动荡或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中间两句通过黄雀催柳变、红桃映茅庐的生动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勃勃生机,与前两句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后两句则转入诗人的个人情感抒发,以自嘲的方式表达了对岁月流逝的无奈与对学问的尊崇,使整首诗在情感上更加饱满,主题上更加深邃。

创作背景

假设此诗为韦庄所作,其创作背景可能与晚唐至五代时期的社会动荡、战乱频繁有关,这一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人民生活困苦,韦庄作为一位关心民生疾苦的诗人,通过描绘田野的荒凉景象,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忧虑和对人民生活的深切同情,他也通过诗歌表达了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以及对学问与功名的追求,体现了文人士大夫在乱世中的复杂心态。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