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香不及露华香,竹液花膏馥葛裳。上一句是什么?

春秋109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居秋夜

唐·陆龟蒙

雨香不及露华香,竹液花膏馥葛裳。

秋入洞庭波渺渺,月明林影淡苍苍。

闲吟秋景外,万事觉茫茫。

寒雁数声天欲晓,芦花风起白鸥翔。

作者及朝代

作者:陆龟蒙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陆龟蒙,晚唐文学家、诗人、农学家、道家学者,字鲁望,号天随子、江湖散人、甫里先生,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他曾任湖州、苏州刺史幕僚,后隐居松江甫里(今江苏甪直镇),编著有《甫里先生集》等,陆龟蒙的诗作以写景咏物为多,风格奇丽,对后世有较大影响,他还是一位著名的农学家,著有《耒耜经》一书,详细记述了当时江东农具的种类、构造、功用等,对研究古代农业有重要价值。

译文

雨水的香气比不上露水的芬芳,竹林中流出的清液与花瓣上的花膏混合,使葛布衣裳也沾染上了浓郁的香气,秋天已经悄悄进入洞庭湖,湖面波光粼粼,一望无际;月光下,树林的影子显得淡淡的,灰蒙蒙的,在这秋景之外,我悠闲地吟诵着诗句,感觉世间万事都显得那么遥远和渺茫,几声寒雁的叫声预示着天即将破晓,芦花随风起舞,白鸥在空中翱翔。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山居秋夜的静谧与美丽,通过对比雨香与露香,展现了自然之美的细腻差别,竹液花膏的香气使葛裳更加芬芳,体现了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处,秋入洞庭、月明林影等景象,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诗人通过描绘这些景象,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事的淡泊态度。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居秋夜的美丽景色,通过对比和象征等手法,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事的淡泊,首句“雨香不及露华香”以对比的方式突出了露水的芬芳,为全诗奠定了清新脱俗的基调。“竹液花膏馥葛裳”一句,通过竹液与花膏的混合香气,展现了自然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后两句则通过描绘洞庭湖的秋景和月下的林影,进一步渲染了秋夜的宁静与深远,整首诗意境优美,语言清新,富有哲理意味,体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陆龟蒙隐居期间所作,他一生淡泊名利,追求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处,在隐居生活中,他深入观察自然,感受自然之美,并将这些感受融入诗歌创作中,这首诗正是他在一个秋夜中,面对洞庭湖的秋景和月下的林影,有感而发创作而成的,通过这首诗,他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事的淡泊态度,同时也展现了他高超的艺术造诣和深邃的思想境界。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