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迷道
唐·皎然
射科速化谁无术,误向南溪更问津。
花发鸟啼春欲暮,独寻芳草过比邻。
作者简介
皎然,唐代著名诗僧,俗姓谢,字清昼,吴兴(今浙江湖州)人,皎然在文学、佛学、茶学等方面均有显著成就,他的诗歌多写山水田园和隐逸生活,风格清丽闲淡,为唐代诗僧之翘楚,与韦应物、顾况等人有唱和。
译文
追求科举速成的方法谁没有呢?却误打误撞地来到了南溪边寻找出路,春末时节,花儿开放,鸟儿啼鸣,我独自寻觅着芳草,走过了邻居的家门。
释义
射科速化:指追求科举考试快速成功的方法或途径。
谁无术:谁没有这样的方法或技巧。
误向南溪:比喻误入歧途或方向错误。
问津:询问渡口,比喻寻求出路或方法。
花发鸟啼:形容春天的景象,花儿开放,鸟儿啼叫。
独寻芳草:独自寻找美好的事物或出路。
赏析
这首诗以“迷道”为题,通过描绘诗人在追求科举速成过程中误入南溪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迷茫和反思,首句“射科速化谁无术”直接点出主题,揭示了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的追求科举速成的心态,诗人却“误向南溪更问津”,暗示了这种追求可能带来的迷茫和错误,后两句“花发鸟啼春欲暮,独寻芳草过比邻”则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和诗人的行动,进一步渲染了这种迷茫和反思的氛围,诗人独自寻觅芳草,既是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也是对人生道路的探寻。
创作背景
皎然生活在唐代中期,这是一个科举制度日益完善、士人追求功名心切的时代,科举之路并非坦途,许多人为了速成而误入歧途,皎然作为一位诗僧,对人生有着深刻的洞察和反思,这首诗可能是他在目睹了身边士人追求科举的种种现象后,有感而发之作,通过描绘自己在追求过程中的迷茫和反思,诗人表达了对人生道路的深刻思考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士人在科举制度下的生存状态和心态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