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病中思
唐·李商隐
病眼生憎红蜡烛,晓光未到碧桃枝。
窗前时有疏疏影,知是春风第几枝。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他的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咏史诗也多有佳作,往往借古讽今,寓意深刻,李商隐一生经历坎坷,仕途不顺,但其文学成就颇高,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病中的眼睛格外厌恶那刺眼的红蜡烛,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还未照到碧绿的桃枝上,窗前偶尔有稀疏的影子掠过,不知那是春风中第几枝桃花在摇曳。
释义
首句“病眼生憎红蜡烛”描绘了诗人因病而视力不佳,对夜晚的红蜡烛感到格外刺眼和厌恶,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烦躁和不适,次句“晓光未到碧桃枝”则通过描写清晨时分阳光尚未照耀到碧桃枝上的情景,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因病而起的孤寂和无聊,后两句“窗前时有疏疏影,知是春风第几枝”则以窗前偶尔掠过的稀疏影子为引子,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敏感捕捉,同时也隐含了诗人对生命和时间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以病中思为题,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因病而起的内心感受和对自然美景的敏感捕捉,首句“病眼生憎红蜡烛”以病眼为视角,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烦躁和不适,同时也为全诗定下了忧郁的基调,次句“晓光未到碧桃枝”则通过描写清晨时分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因病而起的孤寂和无聊,后两句则以窗前掠过的稀疏影子为引子,将诗人的思绪引向了对春天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慨和对时间的珍惜,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商隐晚年时期,当时他因病缠身,心情抑郁,在病中,他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和时间的无情,同时也对自然美景产生了更加深刻的感悟,这首诗正是他在病中思考生命、感悟自然时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优美的语言,表达了他内心的感受和对生命的思考,这首诗也反映了李商隐晚年时期对生命和时间的深刻认识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