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江楼夕望招客
唐·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变体(含关键词“此去金陵一千里,那得潮声来到此”意境融合):
江楼夜眺思渺然,此去金陵一千里。
月涌大江流不尽,那得潮声来到此。
海天东望景悠悠,灯火万家夜色稠。
试问清风何处起,能携凉意共消愁。
(注:此变体为根据要求融合关键词所创,非白居易原诗,以下分析基于原诗《江楼夕望招客》及变体意境。)
作者及朝代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白居易的诗作在唐代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原诗《江楼夕望招客》)
向东遥望海天一色傍晚时分一片茫茫,山势连绵不断江河奔流宽广又悠长。
四周是万家灯火,一道银河倒映在水中央。
晴天时风吹古树像阵阵雨落,夏夜里月光映照平沙好似秋霜。
能否在江楼之上消除暑气,比您的茅舍要清凉些许。
(变体意境)
在江楼上夜眺思绪渺远,想到金陵距离此地千里之遥。
大江之上月光涌动,水流不息,那遥远的海潮声怎能传到此地?
向东遥望海天景色悠悠,万家灯火在夜色中稠密。
试问清风从何处吹起,能否带来凉意共消心中忧愁。
释义
原诗描绘了诗人傍晚时分在江楼上远眺所见的壮丽景色,以及邀请友人前来消暑的情景,变体则融合了“此去金陵一千里,那得潮声来到此”的意境,表达了对远方(如金陵)的思念和对自然景象的奇妙联想。
赏析
原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力,将江楼夜景描绘得生动而富有诗意,诗人以海天、山势、灯火、星河等自然景物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壮阔的氛围,通过“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等生动形象的比喻,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变幻莫测和美妙绝伦,变体则在此基础上融入了对远方的思念和对自然现象的奇妙联想,使整首诗更加富有层次感和深度。
创作背景
白居易在创作这首诗时,可能正处于一个闲适的夏夜,独自在江楼上远眺,他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宁静与壮美,同时也可能想起了远方的亲友或故地,于是写下了这首充满诗意和情感的诗作,变体则是在此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融合了特定的意境和关键词而创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