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潮来声惊天,金陵潮来声寂然。的意思及出处

春秋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观潮

朝代:清代

作者:黄景仁

钱塘潮来声惊天,金陵潮来声寂然。

钱塘潮去无痕迹,金陵潮去心惘然。

作者简介

黄景仁(1749年—1783年),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常州府武进县(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人,清朝乾隆年间著名诗人,自幼聪颖好学,却因家道中落,一生穷困潦倒,黄景仁的诗才横溢,风格独特,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对后世有较大影响。

译文

钱塘江的潮水来时,声音震耳欲聋,仿佛能惊天动地;而金陵(今南京)的潮水来时,却显得悄无声息,一片寂静,钱塘江的潮水退去后,不留下一丝痕迹;而金陵的潮水退去后,却让人心中感到怅然若失。

释义

这首诗通过对比钱塘潮与金陵潮的不同表现,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慨,钱塘潮的汹涌澎湃,象征着人生的高潮与辉煌;而金陵潮的平静无声,则暗喻人生的低谷与平淡,潮水退去后的不同感受,更是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深刻体悟。

赏析

这首诗以潮喻人,以声传情,通过对比钱塘潮与金陵潮的不同特点,巧妙地传达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首句“钱塘潮来声惊天”,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钱塘潮的壮观景象,营造出一种震撼人心的氛围;次句“金陵潮来声寂然”,则通过对比,突出了金陵潮的平静与无声,形成鲜明的反差,后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对比,通过潮水退去后的不同感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无奈,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和感染力。

创作背景

黄景仁一生坎坷,才华横溢却未能得到施展,生活贫困潦倒,这首诗可能是他在某个时期,面对人生的挫折与困境,有感而发之作,通过对比钱塘潮与金陵潮的不同特点,诗人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以及对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无奈与感慨,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现实世界的深刻洞察与批判。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