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洲翻覆相荡摩,四山动摇皆突兀。出自哪首诗?

小星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观潮

宋·苏轼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附加句(根据关键词创意融入)

数洲翻覆相荡摩,四山动摇皆突兀。

(注:此句为根据关键词创意添加,非原诗内容,以下分析将基于整首诗及附加句进行适当拓展。)

作者及朝代

作者:苏轼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词文赋均有很高成就,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

译文

庐山美丽神秘的烟雨,钱塘江宏伟壮观的潮汐,很值得去观赏一番,无缘去观赏庐山的烟雨和钱塘江的潮汐,是会遗憾终身的,终于亲临庐山、浙江,看到了蒙蒙烟雨,澎湃潮水,却发现过去的冲动妄念不过如此,并无惊奇,只觉庐山烟雨就是庐山烟雨,浙江潮水就是浙江潮水。

(附加句译文):江中的数个小洲在波涛中翻覆相荡,四周的山峰在震动中显得更加突兀。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在亲眼见到后内心的平静与释然,附加句则进一步描绘了钱塘江潮的壮观景象,以及周围山峦在潮水冲击下的震撼动态。

赏析

这首诗以庐山烟雨和浙江潮为引子,通过诗人的亲身体验,展现了从期待到失望再到释然的心路历程,诗人以平淡的笔触,将自然美景与人生哲理相结合,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敬畏和对人生无常的领悟,附加句“数洲翻覆相荡摩,四山动摇皆突兀”则以其生动的描绘,增强了整首诗的视觉冲击力,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钱塘江潮的磅礴气势。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苏轼在游历庐山和观赏钱塘江潮后所写,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谪,但他始终保持着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的乐观态度,这首诗正是他在面对人生困境时,通过观赏自然美景来寻求心灵慰藉和人生哲理的体现,附加句可能是诗人在观赏钱塘江潮时,被眼前的壮观景象所震撼,即兴创作而成,用以进一步描绘和赞美这一自然奇观。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