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病中思
唐·白居易
枕上愁烦病里愁,
彻霄思忆梦魂游。
病多知夜永,
年长觉秋悲。
顿有珠玑开病眼,
旋生羽翼欲俱仙。
何当遂归去,
高卧白云边。
作者简介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卒于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年),白居易的诗歌以通俗易懂、贴近民生著称,其诗作广泛涉及社会现实、人民生活及个人情感,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他的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病卧在床上,愁绪与病痛交织,整夜难以入眠,思绪如同梦魂般四处飘荡,因为病痛,更加感受到夜晚的漫长;随着年岁的增长,对秋天的悲凉之感也愈发深刻,突然间,仿佛有璀璨的珠玑照亮了我病中的双眼,让我精神焕发;紧接着,又似乎生出羽翼,想要与仙人一同遨游天际,何时我才能彻底康复,归隐山林,高卧在白云缭绕的山巅呢?
释义
本诗表达了诗人在病中的愁苦与对自由的向往,首联直接点出病中的愁烦与思忆;颔联通过“夜永”与“秋悲”进一步渲染了病中的孤寂与凄凉;颈联“顿有珠玑开病眼,旋生羽翼欲俱仙”则是全诗的高潮,通过比喻表达了诗人精神状态的瞬间转变,仿佛看到了希望,产生了超脱尘世的幻想;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归隐山林、远离尘嚣的愿望。
赏析
这首诗以病中思为线索,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变化,颈联“顿有珠玑开病眼,旋生羽翼欲俱仙”是全诗的精华所在,通过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从病痛中暂时解脱,精神焕发,产生超脱尘世的幻想,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美好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富有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时期,当时他因年老体弱,时常生病,生活较为困顿,在病中,他深感人生的无常与艰辛,同时也对自由与美好生活充满了向往,这首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而成的,它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真实感受,也体现了白居易诗歌贴近生活、关注人性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