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江上阻风
宋·苏泂
数星灯火认渔村,
长笛一声何处喧。
归船尚有残灯在,
更与儿曹饮一杯。
作者及朝代
苏泂,南宋诗人,生卒年不详,字召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大约生活在孝宗末年到宁宗年间,与陆游、辛弃疾、陈亮等人同时,曾从陆游学诗,与当时著名诗人刘克庄也有唱和,有《泠然斋诗集》传世。
作者简介
苏泂虽不如其同时代的陆游、辛弃疾等人声名显赫,但也是南宋诗坛上一位有一定影响的诗人,他的诗作多反映个人生活情趣及自然景物,风格清新自然,语言质朴无华,苏泂好学不倦,尤其擅长诗歌创作,与当时众多文人墨客有交往,留下了不少佳作。
译文
在夜色中,我凭借远处几点灯火辨认出了渔村的位置,突然,一阵悠长的笛声从不知何处传来,打破了夜晚的宁静,回到船上,我发现船舱里还有一盏残灯在微微闪烁,于是决定趁着这微弱的灯光,再与孩子们共饮一杯酒。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江上遭遇风浪而停泊渔村时的情景,首句“数星灯火认渔村”通过灯火点明了渔村的位置,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次句“长笛一声何处喧”则以笛声打破了这种宁静,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后两句“归船尚有残灯在,更与儿曹饮一杯”则展现了诗人归船后与孩子们共饮的温馨场景,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闲适与惬意。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生活气息的渔村夜景图,诗人通过灯火、笛声、归船和残灯等意象,巧妙地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宁静的氛围,诗人与孩子们共饮的场景,也展现了他超脱世俗、享受生活的态度,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的一次江上旅行有关,在旅途中,诗人遭遇了风浪而不得不停泊在渔村,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诗人并没有感到沮丧或焦虑,反而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欣赏和感受周围的景物,在归船中,他看到了残灯在微微闪烁,于是决定与孩子们共饮一杯酒,以此来庆祝这次意外的停留,这种超脱世俗、享受生活的态度,正是这首诗所要传达的核心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