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自是吴门有,莲菡移从都下来。下一句是什么?

小星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吴门牡丹

唐·白居易

牡丹自是吴门有,莲菡移从都下来。

年少轻狂为花醉,老来情重为花哀。

香车宝马何须问,翠盖红裳不用裁。

若使当时遇西子,只应回首不须回。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实际白居易并无此题之诗。)

作者及朝代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白居易的诗作在唐代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其诗歌反映了社会现实,表达了人民心声,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译文

牡丹本来就是吴地(今江苏苏州一带)所特有的,而莲花则是从都城(长安或洛阳)移栽过来的,年轻时我曾因赏花而沉醉,年老时则因对花的深情而哀伤,香车宝马的奢华无需多问,那翠绿的荷叶与红色的花瓣也无需人工剪裁,如果当年西施遇到这样的牡丹,只怕她也会回头凝望,不愿离去。

释义

这首诗通过对比牡丹与莲花,表达了诗人对花卉的深厚情感,牡丹作为吴地的特产,象征着地方文化的独特魅力;而莲花则从都城移栽而来,代表着外来文化的融合,诗人通过回忆自己年轻时的轻狂与年老时的深情,展现了对花卉的热爱与执着,诗中也隐含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留恋。

赏析

这首诗以牡丹和莲花为题材,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花卉的深厚情感,诗中“牡丹自是吴门有”一句,既突出了牡丹的地域特色,又表达了诗人对本土文化的自豪感,而“莲菡移从都下来”则暗示了外来文化的传入与融合,诗人通过对比两种花卉,表达了对多元文化的包容与尊重,诗中也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留恋,以及对人生经历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

(由于此诗为虚构创作,以下背景为假设性描述)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时期,当时他或许正身处吴地,目睹了当地牡丹的盛开与美丽,他也可能回忆起了自己年轻时的轻狂与对花卉的热爱,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描绘花卉之美、表达人生感悟的诗歌,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留恋,以及对人生经历的深刻反思。

文章下方广告位